县高中名班主任工作室
从杜甫的《登高》看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发布时间:2025-01-15

 作者:丁政箕


 前几天我在讲登高这一课,在讲到“知人论世”杜甫生活的“西南漂泊时期”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杜甫写这首诗时复杂的情感,所以我把这部分放为了重点介绍。当我讲到“765年,严武去世,杜甫的生活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西南漂泊天地间的生活。他写这首诗时是55岁,此时的杜甫是年老多病,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生活贫困,怀着这样的心情他登上了高处时问,“接下来他该怎样呢?”,我本意是引导学生说接下来就写了《登高》,开始正式讲这一课,然而有个学生却随口说,“跳楼”!这个学生也可能是随便说说,但当时我很惊讶

 从心理学上讲,随口说的话才是内心真实的想法,往往是潜意识的表达、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想法、愿望和态度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鉴于这种情况,我宁可信其有,所以随机调整了自己讲课的思路及侧重点,于是我先引导学生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理解透彻,为接下来更好的理解杜甫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感打下基础。接下来我采取了反复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假如你是杜甫怀着那样复杂的心情,登高望远,触景生情该怎样把握情感朗诵这首诗?”如此朗诵几遍,学生对《登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题,“总结这首诗体现了杜甫几种愁苦之情?面对这种情况,杜甫是怎样做的?作为当代青年的你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总结的有,“常年漂泊之苦,孤独无依之苦,壮志未酬之苦,忧国忧民之苦,年老多病之苦,穷困潦倒之苦”,并谈了感受。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思考,“在面众多愁苦和困难面前,杜甫以怎样的人生观面对生命的呢?”,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

 在总结时我说,“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生命,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儒家思想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呢,虽然年老多病,穷困潦倒,但依然胸怀祖国和人民,忧国忧民,依然践行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事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观,依然践行着“生命的宽度,比生命的长度更重要”的价值观和生命观。作为当代青年的你们,更应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去奋斗每一天,拼搏每一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让生命之花开得更绚烂。

 那位同学可能是随口说的一句话,却触动了我对生命教育的思考。我感觉作为班主任、语文老师,我们对学生生命教育是缺失的。在今日头条上经常看到有的青少年在面对生活和学业问题的压力时,选择了轻生,一桩桩一件件悲剧在敲击着我们的心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我们的课堂之中已是当务之急!

 于是课后我对杜甫的《登高》这一课又作了重新审视与思考。             诗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登高所见的凄凉秋景,风急、天高、猿啸、鸟飞,形成了一幅萧瑟的画卷。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进一步以落木和长江为象征,表现了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诗的后半部分,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抒胸臆,表达了漂泊异乡、病弱孤独的凄凉心境。最后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对自己一生坎坷遭遇的总结,透露出无尽的悲苦和无奈。

 诗作中的生命意识。在《登高》这首诗中,杜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自身境遇的抒发,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首先,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易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宝贵的认识。其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达了诗人在漂泊异乡、病弱孤独中,对生命脆弱和无奈的体验。最后,“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揭示了诗人在经历种种艰难困苦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这些生命意识不仅体现了杜甫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生命哲学。通过对《登高》的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短暂与宝贵、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生命观意识。

 生命观教育的内涵。生命观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命观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理解生命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次,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学会关注他人的生命体验和感受;最后,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诗作与生命观的融合。在生命观教育中,我们可以将杜甫的《登高》与生命观教育相结合,通过解读诗作中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短暂,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把握现在。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面对生命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学习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最后,我们可以结合诗作中的生命哲学,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课堂实践与案例分析。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分享感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登高》中的生命意识。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所体现的生命哲学,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在面对生命困境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案例,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苏轼的《赤壁赋》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生命观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分析方面,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生命教育案例,如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勇敢面对困境的普通人等,通过分析他们的生命经历和成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和可能性,激发他们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的动力。

 教育意义与反思。将杜甫的《登高》与生命观教育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命,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我们也应反思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生命观教育缺失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往往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分数的追求,而忽略了对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生命观教育的力度,将其纳入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生命观方面的熏陶和启迪。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充满生命意识的诗作,通过对其解读和欣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生命观意识。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探索生命观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途径,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不断提升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我们也应关注生命观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生命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生命观教育,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美好、充实的人生道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高考前三十天怎样正确引导学生高效复习

© 2025 鹿邑县高级中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5107395号    地址:鹿邑县鸣鹿办事处鸣鹿路北段
所思科技|负责网站制作

微信公众号